《残疾人研究》
DisabilityResearch
2021年6月第2期(总第42期)
笔谈无障碍的未来与未来的无障碍
编者按:无障碍是保障残疾人独立生活和充分参与生活的基石,面对无障碍用户需求的系统性、异质性、多样性和复杂性,多学科交叉协同是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不可或缺模式。无障碍的未来是什么?未来的无障碍可能会怎样?科学、技术和艺术是否能在理性和感性的交织中进行对话与合作?在抗击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除了线下会场的无障碍环境,线上传播和交互面临更迫切的无障碍挑战。在清华大学建校110周年之际,2021年5月9日,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组织召开以“无障碍与未来人居”为主题的融合共享思想力论坛,来自清华大学、中国法学会、中国老龄协会、中国养老服务与社会福利协会、联合国组织及美国、日本、瑞士等一流大学的专家学者及青少年学生参加了本次线上线下论坛,现以笔谈形式将本次论坛部分精彩内容进行编辑分享。
感知与意识领域的无障碍技术创新探索
徐迎庆
1.视觉受损人群的创新设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视力受损人群大概有2.85亿,其中全盲患者3600万,有将近2000万是儿童,预测到2050年全盲患者可能增长到1.15亿。我国视力残疾人约有1263万。针对视觉受损人群的学习需求,通过开展触觉交互研究,可以让盲人用户更好地理解触觉图形语义。基于大量用户实验,通过影响触觉图像识别因素的量化分析,提出适用于触觉认知的触觉图像以及相关的设计准则,开发完成了大幅面触觉图形显示器,能够比较显著地增加图片的识别率,产品原型具有7200个触觉单元,是高精度的盲文和触觉图像的显示终端,可以上网,能够让盲人有更多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学习工具和平台,改善获取知识的手段,可以把几乎所有图书转成盲文版,使盲人可阅读书籍的数量得到指数级增长。
2.听障人群的创新音乐体验
全球大概有4.66亿人患有听障疾病,占总人口的6.1\%,其中3400万是儿童。我国听障人群数量约2054万。虽然听觉通道受损,但是听障人群依然有欣赏音乐的审美需求,因为听觉受损所造成的感知壁垒,反而可以更好地发展听障人群对听觉艺术的理解、欣赏和创造的能力,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体验。为让听障人群听一场音乐会,一方面,可探索利用更丰富的触觉信号,除了振动觉以外,探索温度、剪切力等触觉感知领域;另一方面,利用振动触觉音准能在身体上产生空间感,从交互设计和触觉审美的角度来探索。从情感需求和情感体验出发,对触觉音乐进行情感标注,让听障人群能够体验音乐平衡及音乐感觉。总之,通过开发基于跨通道感知融合的触觉音乐界面,提出面向音乐表达的跨通道映射,从主被动的触觉信息来弥合音乐情感的体验,触发使用者的联想,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同时也可通过主观评价、生理信号采集、音乐回溯等开展用户体验设计。
3.梦境的可视化创新实验
每个人都会做梦,如何开展梦境的抽象可视化研究是一个挑战。在梦境生理数据和心理指标的基础上探索梦境维度的分析模型,用抽象化符号赋予梦境新表达,即让做梦人能在梦境里获得对自己以及社会的重新认知,通过心理辅导实现抽象和具象表达相融合,开启关于睡眠和其他精神疾病、心理疾病,以及交流障碍患者的治疗新途径。
4.基于嗅觉计算的创新实验
嗅觉信息代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信息,其泛在性决定了建立嗅觉信息大数据集和嗅觉计算理论具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化学技术、纳米技术、微电子、电气工程等,综合探索嗅觉信息采集和分析,如针对听障人群建立嗅觉检测计算平台,研发系列电子鼻应用平台,基于MEMS传感器开发系列测试装置做规模数据采集。感知与意识领域的无障碍技术创新探索。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清华大学未来实验室清华大学无障碍发展研究院北京100084
作者简介:徐迎庆博士教授;研究方向:用户交互界面设计、信息艺术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