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停留在目前的状态很久,不再进步了,这可怎么办?
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们难免焦虑情绪倍增,孩子也会受到感染体会到压力的降临。这种情况是不是很严重?是不是不正常?到底应该怎么看待孩子的停滞?
其实,学习上一段时间后的停滞不前,甚至出现短暂的倒退现象,不仅是谱系孩子会面临的情况,普通儿童也同样会遇到。虽然我们期望孩子的学习发展呈直线上升,但实际上,孩子的学习发展曲线是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学习需要有一个内化沉淀的过程。
除了客观的学习发展规律,其实还有很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谱系孩子学习的进步情况,我们暂且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看一下。学习内容的角度
1. 忽略了孩子学习的最近发展区。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孩子目前具备的能力水平和通过教学支持所获得的学习潜力之间的差异,这个区间叫做最近发展区。在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带有一些挑战的学习内容,孩子是相对容易掌握的。
举一个形象的例子,我们走楼梯,现在正站在第5级台阶上,我们的目的是走上第15级台阶,在中间这段楼梯里,我们可以一下子轻松的迈上第6级,或者第7级台阶,但一下子迈上第8级,就需要扶住扶手作为助力。第9级就明显达不到了。第6到8级台阶,就是我们登楼梯的“最近发展区“。
同理,假设孩子评估出来的发展年龄是3岁,生理年龄是5岁的话,那最近发展区,需要参照孩子的发展年龄。粗略地说,最近发展区可能是在3到3岁半左右,而不是直接教授孩子4岁到6岁的内容。
我们在干预孩子的过程中,很容易只看到孩子不会的那一部分,干预一段时间后,会有忽略最近发展区的状况,一味拔高。遇到这种情况,建议及时做评估,重新看一下孩子现在的最近发展区在哪里,科学合理的界定目标,设定学习内容。
2.学到的技能不扎实。
学习离不开四个阶段:吸收(Acquisition),熟练(Fluency),巩固(Maintenance)和泛化(Generalization)。
大家通常容易遇到的情况是,孩子学习到了一些内容,就不自觉地“适可而止“,不再理会了。举个例子,孩子学会认识卡片“大象”和玩具“大象”,有的家长就觉得孩子已经掌握了这个词汇,然而孩子可能只是在吸收的阶段。是否已经能够快速稳定辨别(熟练),是否能够在一段时间后还能够辨别(巩固),或者是否能够辨别不同视角下的大象,不同大小的大象,真实的大象等(泛化)?
如果学习的四个阶段中间有某个环节出了问题,就不能算作孩子真正掌握了该内容。学习的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石,前面打的基石不稳,后面就很难进步。所以每部分内容的学习,吸收,熟练,巩固,泛化,缺一不可。
3.学习内容非生活化,日常不常接触。
大家可以回想一下,有多少人能够记住高中时我们背过的全部古文,记过的数学公式?如果记不起来,是为什么?其实主要原因在于,这些学过的东西在我们生活中不常见也不常用。同理,如果孩子学习的内容脱离生活经验,或者只停留在一些平面教具上,就会容易遗忘,且不会功能性的使用出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孩子学习新的内容的同时,将相关的体验加入到孩子的生活里。
例如,孩子学习了垃圾分类,就不能只停留在桌面的操作项目里或者绘本里,还要尽可能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家里完成垃圾分类。这样不仅加深了学习经验,而且使原本孩子不常接触的事情变得接触的更加频繁。重复对孩子来说有意义的经验,是孩子学习的一个简单且重要的策略。
学习风格和支持的角度
谱系孩子和普通孩子一样,都有其自己的学习风格。有的孩子是视觉优先,有的孩子听觉加工较好,有的孩子通过嗅觉味觉来探索周边的环境等。每个孩子擅长的学习途径不一样,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的特点,为孩子提供合适的支持。
例如,同样学习洗手的过程,视觉加工能力较好的孩子,如果能够被提供洗手流程图,就能够减少部分学习上的阻力。而听觉加工能力好的孩子,也许提供一首唱出洗手流程的洗手歌,就能较为顺利的完成这个活动。每个孩子的学习通道都不是单一的,综合的比较常见,以上只是提供例子,方便理解。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视听嗅味触,多感官结合,在体验中学习,效果是比较好的,防止出现单认卡片,只听或看的学习方式。
从心理的角度
压力不只属于家长和老师,也属于孩子。
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按重要程度划分,首当其冲的是行为和情绪的稳定。高强度的学习很容易让孩子崩溃。劳逸结合,假期出去适当的放松,能够缓解成人和孩子的紧张焦虑的情绪。
而且学习不仅可以在狭小的教室,自然环境、游乐场所也能够成为学习学习环境,例如,餐厅的就餐礼仪,游乐场的秩序,动物园内对已学动物的泛化等,都是好的“教学素材”。孩子如果长期在压力的状态下,难免会有畏难和厌学的情况,也就可能会出现学习的停滞。
另外,家长在日常干预中,注意建立好亲子关系,心里清楚孩子学习目标的同时,着眼点放在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上,多给予孩子正面反馈。还可以将孩子学习的内容结合游戏展示出来。例如,学习不同的交通工具,除了卡片以外,还可以利用亲子阅读时光讲相关绘本,或者,利用交通工具的模型在沙池里来一场欢乐的“交通大乱斗”,玩的过程中就学习了。切记,学习并不意味着只有两把椅子,一张桌子,几张作业纸或者卡片。
每个孩子就像不同的树叶,遇到的困难也是千差万别。以上提到的学习停滞的原因,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