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李乐(化名)4 岁 1 个月,男,3.5 岁时被深圳市妇幼保健院医生诊断为:ASD(自闭症谱系障碍),转介到我们中心进行EIBI 早期密集行为干预已有3 个月了。目前出现的问题行为是频繁的尖叫。如个案在遇到嘈杂的环境或者突如其来的声音(如多人说话、施工地方、厕所冲水声、鞭炮声、汽车响喇叭等),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困难的任务等情况,就容易发生尖叫行为。较容易发生的场所有:茶餐厅、菜市场、地铁站、施工场所、大马路上、陌生的洗手间、机构/家庭干预的个训课上。
基线的数据(频率、时长等):不固定的频率,根据访谈过程妈妈反映行为每天出现 5-30 次不等,时长5-15 分钟不等,行为发生的频率与环境因素、任务困难程度有关。在家不出门、不对个案提出要求、顺从他,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较低;出门在外、对个案提出要求并坚持个案完成,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较高。
短期目标(1-2个月):出门在外、对个案提出要求并坚持个案完成的情况下,尖叫问题行为发生的频率减少至 5 次/天以下,时长不超过 5 分钟,并学习使用功能沟通训练(FCT)表达逃脱需求;
中长期目标(3-6个月):出门在外、对个案提出要求并坚持个案完成的情况下,尖叫问题行为不发生;孩子会运用简单的口语表达需求。
针对尖叫的问题行为进行FBA 功能行为评量,给介入方案提供的依据:
① 定义:尖叫,个案通过喉咙及声带的任何一部位发出高于当下环境声音 1.5 倍以上分贝的喊叫声。
② 评量方法主要是行为访谈法、行为散布图、行为动机测量表和 ABC 行为记录表
③ 前事分析:个案在遇到嘈杂的环境或者突如其来的声音(如多人说话、施工地方、厕所冲水声、鞭炮声、汽车响喇叭等),或者不想做的事情、困难的任务等情况,就容易发生尖叫行为。较容易发生的场所有:茶餐厅、菜市场、地铁站、施工场所、大马路上、陌生的洗手间、康复机构及家庭干预个训课上。
④ 结果分析:透过 ABC 行为记录表分析,通常个案尖叫行为发生后,紧接着发生的是个案被带离现场,或是大人没法忍受他的尖叫,不想再刺激个案而中断当下的任务和要求;个案逃避了他厌恶的环境、物理刺激或困难的任务。
⑤ 通过分析问题行为的功能为:社会中介逃脱(厌恶的环境和物理刺激)、社会中介逃脱困难任务。
① 需要准备的材料:⑴行为发生数据收集表(记录每天尖叫发生的次数);⑵计时器(记录尖叫发生的时长);⑶偏好物/增强物:安静人少的地方、少约束的社交环境、简单有趣的游戏、旺仔小馒头、葡萄干、陀螺玩具、抓痒痒游戏;⑷视觉提示卡:捂住耳朵(保持安静)、请求帮忙、离开等;⑸代币教具:笑脸、星星、小红花等贴纸。
② 干预方案的组成:⑴直接逃脱;⑵功能沟通训练FCT;⑶耐受力训练DNRO;⑷普墨克原则;⑸代币法;⑹连锁训练法
③介入过程、方法:
A、基于前事的介入方法:
⑴ 环境调整,尽量远离太嘈杂和可能有突如其来声音的环境(如多人说话、施工地方、有鞭炮声、大马路、混乱的环境等地方);
⑵ 视觉提示策略:当个案难以忍受嘈杂或突如其来的声音时,可以(视觉提示卡/ 示范+辅助)用双手捂上耳朵,减少刺耳噪音的刺激;
⑶ 结合功能沟通训练FCT建立低努力后效的替代行为,如:用手势表示要求离开→或图片表示要离开→逐渐建立口语表达“妈妈,走了”。妈妈把个案带离嘈杂环境或到相对安静的地方;
B、基于结果的介入方法:
⑴ 耐受力训练DNRO,让个案接受一小段噪音的刺激,如果噪音很快消失了,则不需要离开,并给予增强物维持可以忍受噪音的后效,表扬个案很勇敢。
⑵ 若果噪音持续时间长,并越来越响。在规定 DNRO 时距内/可忍受的噪音范围内(比如5 秒),个案没有尖叫而正确表达要求离开,则带个案离开,到相对安静的地方。
A、基于前事的介入方法:
⑴ 根据孩子的能力水平,适当调整任务和要求的困难程度,新旧技能交替;
⑵ 结合功能沟通训练(FCT)建立低努力后效的替代行为,如:用手势表示要求帮忙→或图片表示要帮忙→逐渐建立口语表达“bang-bang”→说:“帮忙”。妈妈马上给予李乐帮忙或给予示范、辅助,强化孩子的努力;
⑶ 代币制法。将任务分解,鼓励/协助孩子完成一个个相对简单的任务,获得的代币(如 3 个笑脸贴纸)可换取喜欢的旺仔小馒头。
⑷ 连锁训练法。学习新技能时先使用“反向连锁训练”,如将任务分解成 5个简单的步骤,首先,第1-4 步都是家长辅助下让个案完成的,个案只须独立完成第5 步;接着,第1-3 步都是家长辅助下让个案完成的,个案学习独立完成第4 步和第5 步。由此类推,逐步让孩子独立完成“5-4-3-2-1”各步骤。当孩子能独立完成“5-4-3-2-1”各步骤后,再使用“正向连锁训练”可让孩子参照步骤从“1-2-3-4-5”,独立来完成。当孩子能完成给予强化,过程亦可强化孩子的努力。
B、基于结果的介入方法:
⑴ 区别性增强替代行为(DRA),当孩子有运用功能性沟通技能,自然强化孩子的需求表达。
⑵ 削弱+普墨克原则,鼓励/协助孩子坚持完成任务,则奖励简单有趣的游戏/葡萄干。
⑶ 负惩罚+普墨克原则,当孩子的尖叫行为功能是逃避困难的任务,而且尖叫不能停止时可采取负惩罚(没收喜欢的笑脸贴纸/取消奖励陀螺玩具),引导孩子安静下来并完成当前的任务(可提前悄悄降档,调整任务难度),则可马上奖励回他喜欢的笑脸贴纸/陀螺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