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HD(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是一种在儿童期很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世界通用疾病分类手册》第十版(ICD-10,WHO,1992)称此症为"过度活跃症"(Hyperkinetic Disorder),分类编号为F90,一般又俗称为"过动儿"。由于对这种病症的认识增加,最近大家才发现这种病症同样在成年人身上出现。
北京第六医院的王玉凤教授是我国研究ADHD的第一人,为我国在青少年ADHD方面做出了很多突出贡献。
对ADHD比较确切的定义,记载于美国精神医学会(APA)出版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四版文本修改版(DSM-IV-TR,APA,2000年)。
A)注意力散涣(inattentive)或集中困难(Attention-deficit)
B)活动量过多(hyperactive或hyperkinetic)
C)自制力弱(impulsive)
1、注意力缺陷型(mainly inattentive)
2、过动/冲动控制障碍型(mainly hyperactive-impulsive)
3、混合型(combination)
1、粗心大意--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常出现粗心大意的错误(如考试漏答题、书写潦草);
2、注意时间--在学习、做事或玩的时候能专心持续的时间(7~10岁注意力集中不足25分钟,10~12岁不足30分钟,12岁以上不足35分钟);
3、沟通不畅--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经常顶撞父母;
4、不听指令--经常不完全按他人的指示行事,并且不把自己的学校功课、其他事情或工作义务完整做完;
5、不善规划--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6、逃避用脑--经常逃避、厌恶,或心不甘情不愿地执行需要持续花费心神的任务(如在课堂上或做家庭作业时);
7、常丢东西--经常丢失一些常用的东西(例如玩具、铅笔、书本或其他学习用具);
8、分心走神--常常因为外在事物或无关刺激而分心走神;
9、经常忘事--如上学时丢三落四,忘记老师分配的任务、布置的作业等;
10、动个不停--手脚总是动个不停,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
11、常坐不住--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场合经常离开座位(包括在家做作业等);
12、经常打闹--经常跑来跑去,或在不适当场合过度爬上爬下(青少年可能仅表现为主观上坐不住的感觉);
13、很难安安静静地玩;
14、被动忙碌--经常处于忙碌,或经常像是被驱赶着去做事;
15、说个不停--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
16、抢先回答--常在问题没说完时抢先回答;
17、极不耐烦--很难按顺序等待(例如排队、比赛或其他集体活动);
18、影响他人--经常打断别人或干扰别人(例如插入别人的谈话或游戏)。
1、别人问题未问完,就急着说出答案;
2、无法等待轮到他;
3、常常在不适当的状况下打断事情/对话的进行。
目前治疗ADHD的方法有三种: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
多数ADHD儿童在服药物后多动行为或认知功能都有改善,但药量难掌控及药物副作用可导致因营养不良影响骨骼生长和成长发育,以及停药可能引起行为反弹现象(出现未用药前更加严重的行为症状)等问题,要求在用药过程中,药物剂量的控制和药物疗效的评价一定要做得专业精确可靠。
目前市场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药物:
择思达(盐酸托莫西汀胶囊)和专注达一日一次,根据医生和自身体重用药,使用后注意测量血压,该类药物对人体血液浓度有影响,副作用大多为食欲不振,发困,但效果较好,在用药前两个月效果最为明显。此类药物在国内没有生产商,价格较贵,约为10mg/30元。
立他林(盐酸哌甲酯片)一日两至三次,根据医生和自身体重用药,使用后注意测量血压,该类药物对人体血液浓度有影响,副作用大多为食欲不振,发困,效果没有上述药物好,此类药物在国内有生产商,价格较为低廉,约为10mg/0.6元。
主要针对ADHD儿童的情绪、亲子关系、人际交往、自我认知等方面展开,这些方面对于ADHD儿童适应社会、发展自我是非常有益的,但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本身的症状效果不明显,可作为ADHD的一个常规的辅助治疗出现。
对改善儿童行为有明显作用。主要体现在自我管理、时间管理、学校及家庭行为控制等方面。行为治疗是ADHD的必要治疗措施。如果单纯的药物治疗很可能随着停药效果就消失了,但如果同步配合行为学治疗就会在停药后保持某些有效的行为特点。
神经生理训练
对改善ADHD儿童的神经反应能力有效。ADHD归根到底是一种神经病学疾病,因此有着明确的神经反应缺陷。神经生理训练可以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的切实改善这种神经反应缺陷。具体效果的可反应在儿童对目标刺激反应的正确率越来越高、疏漏越来越少、反应在正确的前提下越来越快。因此,神经生理训练对改善ADHD儿童学业反应的高错误是很有帮助的。
互动节拍器训练治疗
互动节拍器,投入使用大概20年,是一种新的医疗设备,只有国外的一些技术比较发达的国家研发出来,中国至今也没有研发出这个项目。互动节拍器属于一种音乐治疗法,对于很多疾病都有很大的帮助,其训练治疗原理--利用基准信号对人体听觉系统的刺激,将此刺激传送到神经中枢,使神经中枢对刺激做出相应的反馈,来达到训练治疗的效果。患者在使用互动节拍器训练过程中,利用参数设置的具体变化,包括训练时间增加、总体重复次数增大、计时精度目标提高,以及反馈时间增长,来观察互动节拍器训练治疗的效果及其稳定性。
另外,还有HRV(心率变异性)生物反馈训练、脑生物反馈训练、中医药、针灸等治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