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数据显示:正常发育儿童中有10%-35%存在挑食问题,自闭症儿童中,有46%-89%孩子存在挑食问题。在只吃自己喜欢的食物方面,自闭症孩子更加固执。
挑食问题,有的父母可能认为问题不大,等孩子大一点慢慢就会好起来;有的家长很担心孩子营养不良,却不知如何引导,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自闭症孩子的挑食问题。
1、为什么会挑食
研究发现这可能与嗅觉和味觉异常(迟滞或异常敏感)有关,也可能是重复刻板行为的泛化表现,也不排除胃肠道功能失调,导致儿童饮食习惯异常。
生理上味觉、嗅觉不敏感,心理上知觉特异
自闭症孩子对食物的喜好大多来自嗅觉,因为他们对熟悉的味道不排斥,而对不熟悉的味道,在还没有尝到它时,可能就已经产生了强烈的排斥。
本体觉方面会出现感官的超强本感觉现象,也会出现味觉和嗅觉不敏感的现象。这样超强感觉促使他们对某种食物有偏好,从而超量食用。
环境适应性弱,缺乏安全感
自闭症儿童对环境感知速度较慢,适应性较差,安全感比较低。一样的青菜,在家庭环境中接受,在学校却不吃排斥,原因是味道不同餐具不同。
自闭症儿童也可能会因为一次不愉快或者受伤害的饮食经历,就把某种食物列为不喜欢甚至危险的对象。
行为刻板单一,抗拒接纳新事物
自闭症孩子对食物具有极端选择性,是他们对食物在新环境、新形式上的抗拒,是刻板行为的体现。
他们对某些食物的种类、性质、质地异常执着地偏好,从而对另一些食物极度抗拒,如他们大多偏爱米饭、面食、奶类、冷饮及膨化食品,但不喜欢肉类、水产、蔬菜、水果等。
兴趣爱好异常
自闭症儿童对于饮食的爱好往往比较极端。爱之则大爱,不懂节制;厌之则拒斥,避而远之。
比如某个自闭症儿童无法接受一种气味,但凡有这气味的不同口味食品他会全部拒绝;若他比较讨厌一种形状,那就但凡有这种形状的食物他都会排斥。
食物过敏和肠胃功能失调
有的自闭症儿童也伴随过敏体质,有的自闭症儿童存在肠胃功能失调症状。
2、干预挑食的有效举措
在理解分析孩子挑食的不同背景原因后,家长们更为科学的计划和行动,对孩子的挑食行为做一些有效干预。
营造好的心理环境
通过相关环境的布置以及创设故事或游戏情境等,让儿童对该食物产生认知,缩短距离感并尝试信任、愿意接纳。
控制零食供给
偏食行为矫正期间,除正餐外尽量减少零食的供给,减少食物的选择性。过多的零食或者用零食作为强化物,会影响自闭症儿童食欲,会让他们对零食产生依赖感。
正常就餐时间,我们采取从不喜欢到喜欢的上菜顺序调控,减少选择项,从而吃提供的饭菜。
选择食物
开始时,要选择孩子可能接受的食物,质地和口味最好和孩子偏爱的食物类似。
既不要立即增加孩子的食物,也不要立即让孩子只吃我们认为营养的食物,有时也就不得不从垃圾食品或甜品开始。
要牢记,首要的目标是通过增加孩子所吃食物的种类,来减少孩子对新食物的抗拒。从他们喜欢吃的东西开始,把那些抵触的食物掺杂在其中,或者把孩子喜欢吃的东西作为奖励强化物。
偏食自闭症儿童对某些食物的负面情绪和抵触,需要一个逐步消除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
选择时间
家长应该选择在孩子状况最好的时候引进新的食物,比如在孩子玩耍之后、情绪高涨之时,或感到饥饿但不是饿得很厉害的时候,这些时候孩子一般更愿意尝试。
此外,在孩子从事特别喜爱的活动之前,也是引进新食物的一个好时机,这时可以把尝试新食物作为参加活动的奖励。
让孩子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参加某种喜爱的活动,形成常规,有助于孩子明白尝试新的食物后就能从事喜爱的活动,并因此吃的更快。
改善孩子的饮食障碍、提高对新食物的接受程度,是家长和孩子的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要想获得好的效果,家长需要用专业的引导方法,并且持之以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