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闭症干预训练之前,常会用到功能性行为分析。那么,为什么要进行功能性行为分析?操作步骤是什么样的呢?
通过从自闭症孩子的角度来研究行为,更好地理解该行为的作用或目的,以便于我们知道该教孩子做什么来替代他们的一些行为。这个方法适用于我们想要孩子减少的几乎任何行为,而不仅针对极端的异常行为。事实上,功能性行为分析也可以用于我们希望孩子增加的行为,我们可以领会到如何教孩子去做更多的此类行为,并且分析出这些行为发生频率较低的原因。
在自闭症干预训练中,对行为进行功能性分析的步骤如下:
1、通过行为方式(看得见的和可衡量的)识别行为。
2、通过交谈、观察和记录行为来收集信息。
3、记录行为发生之前的动作和事件一一前因(直接的和延后的)。
4、根据现有的信息提出关于模仿和预测的假说,即我们认为自闭症孩子重复这些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5、通过处理预测变量并观察结果来检验这个假说。
6、对所做的假说给予肯定或否定(因为一些行为的发生是由于一系列的原因)。
7、确定自闭症孩子做出此行为的作用/目的。
8、设计行为指导方案。识别出可以作为目标行为的替换动作,并设计教授这些动作的方法。
9、设计行为管理计划,适当行为的强化方案并纠正错误行为的方法。
10、收集数据、图表进展,并设定时间框架来分析
11、根据分析数据的结果修改或继续行为干预方案。
以上就是自闭症干预训练中的功能性行为分析,由为您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