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在婴儿时期有什么表现?下面是一位母亲的经验之谈。
我的经验就是,太长不看版:小月龄宝宝的爸妈别胡思乱想,等到十六个月再说。小月龄唯一需要做的事:多说话,多交流,少用玩具代替自己陪孩子。有没有问题不是四五个月看得出的。没问题的孩子十六个月之前就能看出来没问题了。若真有问题,十六个月再做干预不迟。
可能没娃的人挺难理解的一个事实是,在小小娃的妈妈中,流行着一种“自闭症恐慌症”。具体表现就是,拼命怀疑自家孩子是自闭症,拼命搜索自闭症的相关资料,成天暗搓搓观察自家孩子的每一个眼神和每一个动作,稍有“可疑”便垂泪不止,恨不得赶紧进行专业干预,正可谓风声鹤唳。然而,其实,这些小小娃很可能根本一点问题也没有,全是妈妈瞎担心。
为啥妈妈会这么担心?因为首先,自闭症是产检不能检出的疾病。不但不能检出,而且还不是一出生就有端倪。很多自闭患儿在一岁半之前看起来几乎完全正常,而在别的孩子认知爆发、语言爆发时,这些自闭患儿却未能和同龄人一样爆发式发展,被远远留在原地。或者,有些孩子原本已经开始咿呀学语,能力却在两三岁上忽然退化,丧失曾经获得的能力。其次,自闭症的发病率近年来越来越高。根据美国自闭症方面的研究数据,2018年,全美儿童的自闭症发病率是1/58!也就是说,58个孩子里面就有一个自闭儿,四舍五入一下一百个孩子里面有两个自闭儿,发病率接近2%!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的比例了,不怪孩子妈们个个吓得魂不守舍。(参考资料来源:Autism Facts and Figures | Autism Speaks )
可能有人会说,一百个里面有2个?怎么可能有那么多?其实这里面也有个原因,就是,美国非常在乎婴幼儿的发育筛查,只要孩子有社交方面落后的倾向,就会要求父母带着孩子去看专家。对于小小孩的自闭诊断,也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事实上,真正的重症自闭只占自闭儿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被诊断为自闭的人群中有一大半(甚至更多)有着正常的智商。但他们如果没有经过专业干预,可能就会被认为”内向“,”不合群“,”怪怪的“,”不懂他在想什么“,从而游离在社会边缘。但是如果从小就得到需要的专业帮助和诊疗,他们能尽可能好地适应学校,适应人群,适应社会。并不是自闭患者的数目迅猛提升,而是越来越多原本不会被诊断为自闭的孩子被划入了自闭的谱系当中,从而这些孩子也得到了所需的帮助。在这个角度上来讲,被诊断为自闭也不是什么太可怕的事情。所以,美国这边宁可多把一些孩子,包括社交能力发育迟缓、语言能力发育迟缓的正常孩子划到自闭症谱系里面,反正专业干预也没有坏处,过两年孩子发育好了摘掉自闭症帽子大家皆大欢喜,也不愿让明明需要帮助的孩子漏诊。这样一来,自闭症的发病率自然一路猛升。其实这并不代表自闭症患者真的在增加。
而,美国诊断自闭的最早年龄是多大呢?18个月。在18个月之前,医生的判断一般都比较保守,认为孩子爸妈可以先淡定下来再等等。尤其是一岁之前,一般医生都会叫爸妈在家里多跟孩子说话,多逗孩子玩。专业的诊断治疗什么的,都等18个月再说。当然,如果医生觉得某个孩子确实比较可疑,也会在孩子一岁左右时提醒爸妈早点去预约自闭症专科医师,免得过了18个月去寻医时发现这个医生要排半年的队才能看上,白白耽误时间。
我为啥这么清楚呢?嗯,作为一个爱担心的妈妈,作为一个有较强的搜索信息能力的妈妈,我刚刚从“自闭恐慌症”中毕业。我家宝宝十七个月了,我终于可以百分之百地说,我娃跟自闭症没有关系了。(在这之前我都不敢说这个话!)
其实,我跟题主一样,在孩子四五个月时,我非常紧张她到底有没有问题。那时,我家希希简直跟题主描述的一模一样。不爱看人,难以逗笑,一天能笑四五次就算非常给面子。所谓的”社会性微笑“,就是你对她笑期待她笑回来,那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至于到底怎么逗笑那就是随缘了,有时举高高可以笑一下,有时拍手手可以笑一下,有时学小动物叫可以笑一下,然而笑了一次之后下次这个把戏便再也不管用。她经常盯着虚空发呆,眼神接触明显比别人家孩子少些。我经常带她出门找同龄娃妈玩,每次看到别人家孩子我都偷偷观察小娃们和我的眼神接触。很明显,那些孩子和我对视的时间都会比我家希希长!希希的眼神更像是飘过来,飘一下就飘走了,没有长时间的对视和沟通的感觉。至于别的,四五个月的孩子也根本都不会啥。我能看见的只有眼神接触这一点。而对一个疑神疑鬼的妈妈来说,这一点已经足够吓得我夜不能寐了。
那时候,我最讨厌、却又忍不住想看的就是各种“婴幼儿发育表”。我现在还记得,当时微信上有个公众号推一个“按月龄成长指南”,里面写六个月的孩子应该会知道谁是爸爸,谁是妈妈,跟她说爸爸应该能看向爸爸,跟她说妈妈应该能看向妈妈。(后来才知道这些玩意根本是瞎扯,六个月干嘛要人家听懂人话!一岁或者十三四个月能听懂就可以了)我心里咯噔咯噔的,因为明显跟希希说任何话她都当我是空气啊!别人抱走她都不在乎的,谁抱都行,根本不认人!叫名字也当然不理了,她好像根本不care我在讲什么,也不care我在做什么,反正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发呆,不高兴了就嗷嗷嗷嗷哭,高兴了偶尔笑一下,也不知道她在对什么笑。大概每天笑个三四次,大部分时候是嗷嗷怪,这也嗷嗷,那也嗷嗷……反正那个时候,我是没找到半点带小孩的乐趣。在她一岁之前,我真的并不觉得她有可爱的地方。——比较难过的是,我经常觉得别人家孩子还挺可爱的,大眼睛忽闪忽闪,逗一下嘎嘎笑,多可爱啊。我家的呢,逗也不理,不爱笑,成天嚎……
在希希八个月的时候,家里来朋友做客,仍然是谁都可以抱她。她非常淡定,不哭不笑,神情往好了说是一派淡定风淡云轻,往坏了说就是满脸呆板。——当然也并不是永远呆板,看到她觉得好玩的事情还是要笑的,稍有一点点不舒服也还是要哭的。但是我总觉得,感觉不太对啊。。。。跟别的孩子明显有差距啊,别人家孩子都认妈妈了,也知道谁是陌生人,对陌生人要么是礼貌性微笑,要么是紧张谨慎乃至大哭,哪有这么个陌生人抱着走了都满脸平静的道理?
说起来,一直到九个半月,希希都没有表现出认人的迹象。要说我不担心,那是假的。但是医生却一直表示淡定,说,目前来看一切正常,不需要干预,有的孩子就是晚一点等等再看。——事实证明,医生是对的。我家这个小月龄时怎么看怎么不对劲的孩子,在九个半月时开始,跟上了同龄孩子的发育轨道。
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只是一个看起来一切普通的傍晚,我跟娃她爹照常推着满脸风淡云轻一副大佬派头的希希出门遛弯。隔壁的邻居过来,打了个招呼。希希以前也见过那位邻居阿姨,她见了陌生人一向都是满脸淡定,偶尔嗷嗷,从来不笑。此时我们身为爸妈一般会找理由:“嗯她现在好像不太高兴,嗯她好像困了。。。”然后邻居也会礼貌性地表达“啊你家宝宝真可爱啊快回家睡觉吧。。。”我们以为这一次大概也是同样的情景再现。
然而,完全出乎我们意料的是,希希忽然盯住了邻居阿姨的脸,不转眼珠地盯着,然后“哇”一声崩溃大哭起来!她哭得涕泪交流,小拳头攥得死紧,完全是被吓到了的表情。——诶,吓到了?她居然,忽然之间,被陌生人吓到了?
我们赶紧跟邻居道个歉推希希走人,结果希希仍旧一边哭,一边探头探脑去看邻居阿姨,看到了就嚎两嗓子,直到完全看不见了才停歇下来。
那时我还有点不太相信希希居然瞬间爆发了陌生人焦虑,掌握了认人技能。然而,第二天,带她去饭店吃饭,饭店老板乐呵呵跑来围观小宝宝,当老板凑近她一米范围内并且眼神望着她看的时候,希希又爆发了,嗷嗷嗷嗷嗷嗷!
就这样,希希就好像是脑袋里的某一个开关忽然被打开了一样,她忽然明白了亲人和陌生人的区别。她开始长时间打量陌生人的脸,满脸警惕。当陌生人靠近,她会满脸紧张地看向妈妈求助。当陌生人靠得更近,她就吓得狂哭不止。她的眼神接触慢慢变好了,眼神不再是飘的,而是与大人长时间接触,开始用眼神交流。也就是说,她的表现,开始向同龄孩子靠拢了。
在那之后,一切忽然就正常了。眼神接触正常,对陌生人的反应正常。十个月时学会了主动拿东西给妈妈,举起东西凑到妈妈眼前,妈妈拿走就嘎嘎笑。十一个月学会了指东西,看到什么想要的或是有趣的就抬起爪子指给妈妈看。十二个月开始听得懂大人讲话,能把妈妈说出口的玩具塞到妈妈手里。十三个月可以指出自己的耳朵脑袋肚肚手手脚脚。十五个月开始冒话,指着鸭子喊嘎嘎。目前快要十七个月,会说的话不多,但是已经在很努力地尝试跟大人表达她的意思了。最近学会了用“啊夫,啊夫”地吹气表示她热,要我给她脱外套。此刻我终于可以放心地说,我家崽崽不是个孤独症儿童,她是个正常孩子,是个在小月龄时曾有过一些发育落后的正常孩子。
在我认识的人里,我并不是唯一一个在孩子小月龄时疑神疑鬼的家长。我有个朋友在孩子六七个月时因为孩子眼神不凝视而天天查自闭症相关文献查到半夜三点多,说她写博士论文时都没那么用心。另一个朋友在孩子三四个月时总觉得孩子太会自娱自乐好像不需要大人陪玩,也成天紧张兮兮地到处找人倒苦水。结果呢?长大了一看全是健康孩子,屁事没有!
我说这些是什么意思呢?我不是说自闭症不存在,也不是说家长不应该提高警惕。我只是想说,四五个月的时候看不出来!看不出来!小月龄时根本无法诊断!!各个论坛上四五个月就觉得“我家孩子肯定是自闭症了这可怎么办”的家长太多了,一个个紧张得跟天塌了似的。但问题在于小月龄的孩子她表现得落后一些不能代表孩子有问题啊!医生也说,他见过了太多小月龄时表现不好、但是长着长着就一切正常了的孩子。一岁之前家长太紧张实在没什么好处,不如尽可能安心地等一等。
等到什么时候呢?十六个月。在孩子16个月的时候,有一套自闭症筛查量表就可以做一下了。小娃父母可以去参考一下。但是再次重申:这个量表绝对不适合16个月以下的孩子做!小孩子差一个月差好多,你拿十二个月的孩子去参考十六个月的发育量表那你是给自己找不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