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儿童常见的语言障碍,情绪障碍,动机障碍,行为障碍等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语言、行为、动机、情绪等方面的训练进行能力提升,昨天宜童河东校区教研主管周瑾老师跟大家分享了“如何提升幼儿的社会情景交往能力”的内容,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孩子需要理解交往的意义,有交往的兴趣,在交往中得到过积极的强化,这是最重要的。孩子不知道如何交往,或者孩子不需要交往就可以满足自己的所有需求,交往的结果从来没有给过孩子强化作用,孩子从没有在交往中获得过愉快体验,那么交往动机就难以形成(如外面很热,渴使我们产生了喝水的需求,怎样才能得到水呢?去超市,这就是喝水的需要诱发买水的动机)
孩子能够理解交往规则,例如买水需要付钱,因为水是别人的,这是规则。
孩子要知道“我”和别人的关系,要能够摆脱自我中心,学会站在对方角度思考问题(如果我不说话,别人不知道我要买水)。
孩子需要语言进行沟通,能够说出具体要求。
孩子能一定程度的实现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调节与控制,例如买水的人很多,需要等待,不能发脾气。
1、训练目标
让孩子学会购物(购物是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情)。
2、训练过程
1)经常带领孩子购物,在购物过程中讲解每一个细节
2)让孩子完成购物中的一个环节
3)让孩子体验购物的快乐和自己在购物中的重要作用,理解购物的意义 ,感受成功
4)一个环节巩固了之后,向前或向后以链接式的方法继续教授孩子完成更多的购物环节
5)让孩子独立购物
3、注意
1)生活中的日常物品购买类似的活动,都可以让孩子参与
2) 购物会因为时间,场所等因素,可以构成由易到难的阶梯,让孩子从最容易的学起
3)将一整个购物活动分解为若干步骤,招最容易的环节突破,逐渐增大难度
4)让孩子理解购物的意义,要使购物成为孩子的生活必需行为
5)购物时,语言表达很重要,不能忽略
1、训练目标
让孩子学会乘坐公交车
2、训练过程
1)成人带领孩子乘车时,给孩子讲解乘车的过程,规则,让孩子熟悉整个乘车的
过程,让孩子理解买票,刷卡和乘车的关系
2)让孩子观察购买车票或使用公交卡的过程
3)在家长的陪同下乘车,让孩子完成使用公交卡的环节或者买票的环节
4)帮助孩子回顾整个乘车的过程,鼓励孩子的成功
3、注意
1)当孩子学会一件事情之后,我们应当理解给与孩子充分鼓励及赞扬,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
2)在孩子练习乘车的时候,开始要简单化,所乘的车和行驶路线可以固定化,让孩子先记住稳定不变的程序,熟悉以后再逐步泛化
3)孩子学会乘车的一般程序后,逐渐让孩子学习应变,比如乘坐不同的公共汽车,提高孩子的适应能力
1、训练目标
让孩子通过交往实现索要物品
2、训练过程
1)在餐厅就餐时,创设一个需要向服务员索要物品的具体情景(如:餐具不够用),告诉孩子解决方法:请求服务员的帮助
2)成人向服务员索要物品,边做边给孩子讲解
3)创设类似的问题情境,成人辅助孩子向服务员索要物品,可以让孩子完成其中一个环节
4)任务完成以后,对孩子反复强调交往的意义,给孩子成就感
5)就餐中,让孩子独立完成索要物品的任务
3、注意
1)上述五个步骤不是在一次就餐中完成,完成每一步也许需要数十次的情景练习,完成一个后,再进入下一个
2)和就餐有关系的物品都可以索要,这样的情景需要家长有目的地创设
3)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示范,在孩子不具备能力完成的时候,继续坚持示范
4)孩子初次执行任务时有可能胆怯,家长需要给与鼓励和辅助
5)索要物品的活动可以在类似场景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