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自闭症患者因其特殊性和不小的人群数量而不容小觑。国家立法需要关注到这一人群的需求,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使他们有尊严地活着。
一、中国现有的“自闭症”相关文件概述
自闭症患者作为社会中的一个不典型群体,只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小部分,因而,在中国并没有成为单独的立法对象。“自闭症”一词并没有出现在中国宪法、法律及法律性文件中。
出现关键词“自闭症”的相关规范性文件和地方文件等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文件多与教育部门、残联和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组织的规定及通告相关,但这些文件基本上都没有以“自闭症”为关键词命名,只在内容中有所列举;第二类文件涉及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儿童的发展,自闭症患者家庭大多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容易出现因病致贫的现象;第三类文件主要包括美术馆项目、国产纪录片和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中的获奖作品通知,由此可见社会对自闭症患者生活的关注。
二、《残疾人保障法》对自闭症患者的权利保障
自闭症患者属于残疾人,应当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简称《残疾人保障法》)的保护。《残疾人保障法》于2008年修订通过并开始施行。根据该法,残疾人是指在心理、生理及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主要包括视力残疾、听力残疾、言语残疾、肢体残疾、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多重残疾和其他残疾等。人们对残疾人的定义往往停留在生理残疾层面,但根据该法条,自闭症患者也属于残疾人。
《残疾人保障法》明确规定,残疾人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方面享有同其他公民平等的权利,残疾人的公民权利和人格尊严受法律保护。从《残疾人保障法》的整体内容来看,其囊括了康复、教育、劳动就业、文化生活、社会保障、无障碍环境和法律责任等方面。但是一方面,该法的具体条文过于宏观抽象,如“各级人民政府鼓励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残疾人康复机构”,这样的法规实施起来有较大的灵活性,各个地区的施行程度相差较大,且不能得到一定保证;另一方面,根据上述定义可以看出,残疾人是一个较为宽泛的名词,不同情况的残疾人有极大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不能一概而论,而且该法中涉及自闭症患者等心理疾病人群的规定较少。但不能否认的是,《残疾人保障法》对保障残疾人的生活的确有较大作用,其对残疾人各项权利和福利的分类十分全面,值得借鉴。在针对自闭症患者的立法保障方面,可以该法为主要框架进行具体细化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