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的孩子,自己看到和感受到的和他人一样,不能区分自己和他人的心理;不太能意识自己是有思维、有内心活动的,更不可能有自我反思。
儿童约在两三岁的时候,才有可能在关于自己的表象的基础上,通过言语交际开始掌握这些代名词。掌握代名词比掌握名词困难得多,代名词跟一般名词不同,它有明显的相对性。别人对你说“你”,而你自己对自己则说“我”;反过来也是一样。
例如,别人说:“请你吃。”或问”你吃不吃?“你自己只能回答:“我吃”或“我不吃”,而不能回答“你吃”或“你不吃”。要学会这一点,就必须进行复杂的抽象和概括,就要把过去已经形成的用第三人称的名字(“宝宝”)那种简单、固定的联系打破,代之以新的具有灵活性的联系。
后是掌握代名词“我”。儿童从知道自己的名字过渡到掌握代名词“我”,这是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是一个困难的任务。一般地,儿童是先掌握物主代名词“我的”,以后才掌握人称代名词“我”。
这时候自闭症孩子发生了什么?
当儿童开始掌握“我”这个词的时候,在儿童自我意识的形成上,可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即儿童开始从把自己当做客体转变为把自己当做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从此,儿童的独立性开始大大增长起来,这在儿童常常说的“我自己来”这句话中获得明显的表现。
可是,自闭症儿童在这个时候经常出现人称代词的混乱,我们最常见的就是“你我不分”、较少使用“我”“我的”等词汇来指代自己,通常会使用自己的名字来替代第一人称。总是用名字来替代“我”的孩子其实是自我发展还处在比较低的“自我中心阶段”!同时,自闭症谱系孩子的物品的所有权意识弱,不会使用“我的”来表示争抢与维护。
随着儿童把自己当做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他们也就逐步学会了对自己的评价。
首先是成人对儿童的行为的评价,例如成人说“乖”或“不乖”,“好”或“不好”。
以后儿童也学会自己评价自己,而这就可能出现最初的道德判断。
但是自闭症儿童自我认识十分欠缺,很难从日常的自我观察和周围人的评价中,获得这个阶段恰当的自我评价。
认识到更多时候别人与自己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开始意识到自己拥有思维、内心活动,开始进行自我反思。
4-5岁孩子这个时候:
1、认识到别人与自己会有不同的感受和观点,意识到自己拥有思维、内心活动并开始自我反思;
2、开始拥有内心活动;
3、开始自我反思;
4、对自己的认识从生理、行为等外在特征扩展到恒定的内在品质:人格特质、价值和意识形态等;
5、逐步开展对心理自我的认识;
6、自我控制发展到新阶段,学会控制自己情绪,改变不良习惯以及延迟满足等;
这时候自闭症孩子发生了什么?
情绪是天生的,但自闭症儿童天生较难理解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出现畏难、逃避等问题,社会交往中常出现习得性无助。对自己和他人的内心获得和想法的理解存在困难,较难从他人角度思考,亦较难发展出同理心。